題名: 清代草屯地區開發史 ─以地名出現庄街形成為中心
其他題名: 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Tsau-Tweng Area During Ch'ing Dynasty: The Emerging of Han Street Names in the Aboriginal Area
作者: 陳哲三
關鍵字: 洪雅族
北投社
南北投保
北投保
草鞋墩
草屯
移墾
作者群: Che-San Chen
期刊名/會議名稱: 逢甲人文社會學報
摘要: 本文旨在重建漢移民入墾草屯之歷史,而以漢地名、漢庄街之形成為討論中心。本文充分運用最近出土之古文書,因而有許多新的發現。_x000D_ 先敘洪雅族北投社,草屯最早的先住民。在有清一代,北投社一直是中部一個大社。但漢移民進入後,土地不斷流失,生活日漸困難,到道光初年土地已幾乎贌賣淨盡,所以也舉族陸續遷入埔里。漢移民在雍正年間進入草屯,先是與原住民交易,之後則贌耕土地。先來者佔據水源附近的地方,如月眉厝、溪洲、大哮山腳、草鞋墩;後來者拓墾無水的荒埔或石頭埔,如北投埔、石川、新莊。草屯平原墾耕完畢,更東入內木柵匏仔寮台地,越過隘寮,進入南埔、土城、北勢湳地方,以至烏溪溪底。全部墾殖在乾隆末年、嘉慶初年完成。所以聚落村莊在乾隆末年、嘉慶初年大致都已出現。草屯第一街:北投舊街,最遲在乾隆四十七年就已出現。之後,嘉慶年間出現北投新街,光緒年間出現草鞋墩街。_x000D_ 日本治台,自彰化到埔里的公路,與台中到南投的公路在草鞋墩交會,於是草鞋墩興起,北投沒落。一九二○年日本人將草鞋墩改為草屯,完全取代北投的地位,一直到今天。
ISSN: 1682-587N
日期: 2012/09/25
分類:第03期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大小格式 
30147.pdf962.56 k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