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范處義《詩補傳》的解經特質及其在《詩經》 學史上的存在意義
其他題名: The Characteristic of Fan Chu-Yi’s Interpretation of Poems in his A Complement to Poems and his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Poems
作者: 黃忠慎
關鍵字: 范處義
詩補傳
聖人
詩序
毛傳
作者群: Chung-Sheng Huang
期刊名/會議名稱: 逢甲人文社會學報
摘要: 宋代《詩經》學者對於《詩序》的價值爭辯得非常激烈,由此而衍生出新舊兩派,其中,范處義屬舊派中的極端者,他完全相信太史公所提的孔子刪《詩》之說,認為聖人刪《詩》寓有深刻的褒貶之義,他也絕對尊重《詩序》,以為〈大序〉經過聖人之手,其重要性猶如《周易》之〈文言〉,甚至全部《詩序》都有聖人之參與,所以要理解三百篇,除了研讀《詩序》之外,別無他途。范處義寫《詩補傳》,用意在補毛公於文義上所不足的「傳」,由於他幾乎是籠罩在所謂聖人意志的條件之下進行解經的工作,所以學者往往直接為他的著作貼上保守落伍的標籤而忽略其在《詩經》學史上的存在意義。事實上,就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,范處義《詩補傳》尊經信《序》的動機的確是為了對抗宋朝日趨激烈的疑經廢《序》的學術潮流,但是其用心是在護衛學術的傳統,一種自漢代以來即樹立的《詩經》研究傳統。更重要的是,就互文性的角度觀察,范處義未必跟多數新派說《詩》者站在對立面上,根據本文的研究,所有視三百篇為經典的研究者,他們在研究《詩經》的立場上都屬同一方,差別在於對傳統《詩經》學的界定與接受程度而已。
ISSN: 1682-587N
日期: 2012/10/30
分類:第16期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大小格式 
30324.pdf502.8 k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