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從理一分殊到心統性情-伊川與朱子經學 及理學思想結構之不同
其他題名: The different thoughts concerned with Classics and neo-Confucianism from Yi-Chuan and Zhu-tzu
作者: 劉榮賢
關鍵字: 宋明理學
朱子
伊川
理一分殊
心統性情
作者群: Jung-Hsien Liu
期刊名/會議名稱: 逢甲人文社會學報
摘要: 本文主旨在於從伊川與朱子對《易》與《春秋》經解的不同,來檢視二人在 理學思想結構中的不同。本文認為朱子對伊川理學最大的轉化在於將理學結構的 重心點由「形上靜態之性理」轉移到「形下主動之心」。伊川思想肯定一個永恆 不變的理性原則,朱子則相對的較注意人對事物能「知明處當」之心。伊川主張 「理一分殊」,直接以形上「性理」來統攝分殊的「物」。伊川將「心」上接於形 上之性理,因此相對於朱子,伊川的哲學體系中明顯的較缺乏能主宰活動方向的 「心」。朱子則主張「心統性情」,以「心」為主,上稟於「性」之理,而下以主 「物」之動。這個差異性顯示出朱子將理學結構的主軸落在主動性之「心」,而 不是形上靜態之性理。 另外,本文發現以《老子》第 51 章「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」的三個天 道層次正好可以方便做為分析程、朱之異的坐標。本文認為《老子》書中「道」 與「物」分別代表「做為萬物根據的形上本體」與「被創造出來的現象界」,而 「德」則代表介乎二者之間的「創造的方向性與能動性」。伊川主要以「道」統 攝「物」,而忽略了「德」的地位;朱子則較重視「德」對於「物」的調御。而 「德」正好可以對應朱子「心統性情」中的「心」。本文認為程、朱在經學觀念 上的歧異源自於其理學思想結構上對「心」的定位之不同。
ISSN: 1682-587N
日期: 2011/06/01
分類:第22期

文件中的檔案:
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。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