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思維: 文化資本的體制建構
其他題名: Policy Approach to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: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apital
作者: 楊志誠
關鍵字: 文化政策
文化創意產業
多元共生文化
文化資本
文化復興
作者群: Chih-Cheng Yang
期刊名/會議名稱: 逢甲人文社會學報
摘要: 台海兩岸在面對當前全球性資本主義發展瓶頸或飽和的困境下,都積極推動 了文化創意產業政策,試圖走出困境,再創新的機運。文化創意產業乃新時代的 產物,當然不同於傳統的文化建設或文化復興;其政策目標明顯具有經濟的意圖 及文化擴張的意涵。然而,由於受到傳統二大迷思-中華文化大沙文主義及生 產迷思-的侷限,至今來檢視,兩岸整體文創產業政策的效能及效率明顯不 彰。再深一層探究其原委,就如資本主義的工業體制一樣,金融體系即為系統化 的資本體制,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果缺乏資本體制的運行,將文化產品或商品 的生產、交易及消費的網絡聯繫起來,並賦予發展的元氣或動能,文化創意產業 政策的效益將不可能爆發出來。 另外,受到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所影響,文化的本質將逐漸走向「多元共生」 的文化內涵;於此同時,文化的具體顯像也必須透過與經濟的結合而呈現於生活 的領域。一方面,共生文化的程序就是一種「跨文化」的過程:本體文化與多種 的異質文化碰撞、對話而共生。毫無疑義,共生文化的產品或商品才有可能進入 全球市場。另一方面,一旦文化與經濟結合,就必然要牽涉到資本的問題;沒有 資本的投入,就不可能有相關的經濟活動,包括文化的創造與產出、文化的流動 與交易、以及文化的體會與消費等活動。 本文將介紹全球化時代文化的越界流動,亦即「跨文化」的過程,及其所型 塑的多元共生的文化內涵。另外,它也將討論面對這樣的趨勢與現象,文化資本 體系應該如何系統化建構,以提升文化經濟化或經濟文化加值化的效能及效率。
ISSN: 1682-587N
日期: 2011/06/01
分類:第28期

文件中的檔案:
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。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