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台灣的新貧階級形成及社會政策因應之研究
作者: 張芳寧
關鍵字: 工作貧窮、近貧、全球化、社會排除、新貧
系所/單位: 公共政策研究所,人文社會學院
摘要:   自1980 年代以來,全球化快速變遷,資訊科技日益精進,國際政治經濟的迅速轉變,經由蘇聯瓦解成十幾個國家、東西德合併、南北韓和解,到至今看來,世界已經面臨了一種全球結盟或競爭的局面。但也由於整體結構轉變,對個人、家庭及社區的影響驟增,除了生命延長、終生學習成為必要性的課題之ㄧ外,而最重要的社會問題──失業、貧窮及社會排除問題也逐漸浮現。台灣的整體趨勢 迅速轉變,許多介於貧窮邊緣的人口逐漸浮現,而現今的社會學家以及學者們,紛紛定義為『新貧階級』。   本研究企圖以新貧階級、學者、社會大眾的角度去了解新貧階級的形成狀況,面對此一政府來不及定義並且給予救助的群體,新貧族以及政府如何應對。針對新貧階級可能面臨的四大方面社會問題,包括經濟問題、社會問題、教育問題以及健康問題去深入探討,分別以新貧階級的五大族群,包含了單親家庭(由其是女性單親家庭)、工作的貧窮者、低度就業者、低教育者以及子女數多者的家庭為主要的研究對象,採以質化研究、量化研究為輔。分析的技術將以因素分析方法以及三角交叉檢定法。此外,在研究開始至結束,研究者撰寫分析備忘錄來記錄, 由這樣的方式來重新檢視編碼的資料。   研究中發現政策立法與實務工作之明顯差距,在於中央與地方及政府與民間欠缺協調連繫,救助業務與福利服務欠缺銜接配合,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均,以及積極性救助工作之落實問題等現象,顯示目前社會救助體系之整理結構與功能極待強化。面對著愈趨動態複雜的社會,以及不斷昇高的社會安全需求,救助體系的角色、功能極待重估,救助工作實施極需調整,以因應環境的變化。
日期: 2008-09-30T06:17:42Z
學年度: 96 學年度第 2 學期
開課老師: 黃智彥
課程名稱: 研究設計與論文寫作
系所: 公共政策研究所,人文社會學院
分類:人096學年度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 
M961226896201.pdf465.41 k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