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整後設資料紀錄
DC 欄位 | 值 | 語言 |
---|---|---|
dc.contributor.author | 莊耀輝 | |
dc.date.accessioned | 2010-06-06T20:32:56Z | |
dc.date.accessioned | 2020-05-25T06:18:27Z | - |
dc.date.available | 2010-06-06T20:32:56Z | |
dc.date.available | 2020-05-25T06:18:27Z | - |
dc.date.issued | 2010-06-06T20:32:56Z | |
dc.date.submitted | 2005-10-22 | |
dc.identifier.uri | http://dspace.lib.fcu.edu.tw/handle/2377/28988 | - |
dc.description.abstract | 本研究藉由個人粗淺的病苦經歷體驗、觀察及學習所得的見解,來探討身心靈的健康保養維護問題。研究者認為健康不僅是身體能吃能睡等事而已,心理情緒與精神心靈的層次,固為西方醫學主流所忽略,但卻也不容忽視。不應輕易把養生問題認為那是醫師的專利,而應是每個人切身活命的根本問題。光從醫師的平均壽命,不是社會各行業人士中最長壽與最健康的簡單實情來看,任何人都不應懶散的寄予任何「外力」過多的期望。再探討容易造成身心病苦的可能因素,與減少病苦的可行方法。養生不必很複雜,甚至很困難,更不必過份迷信醫藥、醫術或醫技,作為強身養生的唯一信靠,但需要有較為高明卓越的探本尋源思考,才不致於治絲愈棻,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把注意力、精力、體力、時間與寶貴的資源,用錯了地方,只在研發特效藥上努力,唯恐沒有更多罕見、難治的疾病出現似的,以便驗證藥效與醫技的高明。研究者認為事前的妥善防範,要比事後的補救簡單容易,而且每個人都可做,也都應做,這是本研究所要研究與探討的。每個生命本就具有自我修補、療癒的力量,這才是最根本的,也是最省時、省事、可行,又可減少醫療資源浪費,甚至傷身害命的最簡捷、有效辦法。在醫技醫術醫藥掛帥的環境,便容易被人所忽略。若想養生,便要有恆心、毅力,與正確的養生知識見解,「上醫醫未病」、「命好不如習慣好」,只要懂得多淨除內心的邪念、惡念,多培養些慈悲濟物的坦蕩心思,讓身心內外一致和諧,並多去除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,多培養些良好的習慣與態度,把身心體力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,大抵就很接近養生了。 | |
dc.description.sponsorship |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| |
dc.format.extent | 13p. | |
dc.relation.ispartofseries | 二OO五年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| |
dc.subject | 健康(Health) | |
dc.subject | 長壽(Longevity) | |
dc.subject | 生命品質(Life Quality)、養生(Health Regimen)、疾病(Diseases)、生命尊嚴(Life Dignity) | |
dc.subject.other | 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 | |
dc.title | 養生問題之研究 | |
分類: | 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—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(2005) |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| 描述 | 大小 | 格式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Buddhism961102210.pdf | 995.61 kB | Adobe PDF | 檢視/開啟 |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