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心念的轉化與觀照
作者: 鄭保村
期刊名/會議名稱: 二OO五年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
摘要: 「心」對「境」時,不論是外在或內在的境,總被心中的習以為常的「習性」、「想法」或「觀念」所牽引,不由自主的產生「心」「境」相續遷流不息、生生滅滅的現象;因種種「心」而產生種種「境」,也因種種「境」產生種種「心」。如果因地不真、心地不純不正,或者心隨境轉,「心」必然不安,我們必然流浪生死、向下沉淪。萬法由心生,萬法由心滅,如何知道「起心」「動念」,以至於不起心、不動念,必先知道心的作用,心的體相用,建立正確的正知正見,才能轉化心念,觀照心念。 本文,本佛法與生命教育生活化的理念,以生活實例及科學觀點,並佐以佛經論據,首先闡釋心念的作用;其次,從觀念與知見討論心念的轉化;最後,由出世間法的角度,引介心念的觀照,從六根收攝,及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等逐一陳述無念無住的契入、般若觀行的大要。 一念間可以是佛國淨土,也可以是惡道穢邦。離苦得樂,解脫生死,既是生命的究竟導航,善植優良「道」種,袪除壞苗,以喜捨轉化慳貪,以知足感恩、慚愧懺悔替代瞋怨,以智慧化解無明愚癡,以虔誠恭敬取代驕慢,以精進、信心化導疑惑,提起正念,從根救起,讓習以為常的「熟處」-「人心」轉「生」,讓隱而不顯的「生處」-「道心」轉「熟」,成就善道就指日可待了! 我們的心性一直都在那兒,它存在於每個當下,我們須要在每個當下覺照,在日用尋常動靜閒忙、行住坐臥中,收攝六根,由身念處、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觀照覺照,制心一處、善分別而不於其中起分別、放鬆心念放慢腳步、隨處作主、隨時明了,而不隨業隨習性而流轉,就可真正「當家作主翁」,契入無為無住無念的真如禪心了!這也是生命的真實義!
日期: 2010-06-06T20:34:13Z
分類: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—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(2005)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 
Buddhism961102211.pdf1.31 M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