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整後設資料紀錄
DC 欄位語言
dc.contributor.author傳印法師
dc.date.accessioned2010-06-06T20:41:19Z
dc.date.accessioned2020-05-25T06:18:27Z-
dc.date.available2010-06-06T20:41:19Z
dc.date.available2020-05-25T06:18:27Z-
dc.date.issued2010-06-06T20:41:19Z
dc.date.submitted2005-10-22
dc.identifier.urihttp://dspace.lib.fcu.edu.tw/handle/2377/28993-
dc.description.abstract有情眾生常生死輪迴的原因,無不是因對身心境界起執著,對因果業報不能如實觀察而生起貪瞋癡等無明煩惱。故佛教在修行對治或降伏煩惱上立出種種不同方法,同時也因修行的不同層次或利、鈍根性的差異,而顯出不同的果報。然而最終究竟地,主要還是為了斷盡無明煩惱得光明智慧解脫,跳脫生死輪迴束縛之苦而來。「光明」在佛教中代表的是智慧、明照或正義、顯明等義,故在修行上是非常受到重視的,例如「光明想」、「光明相」、「起明了想」等無不是以光明作依準,那麼單純作意「光明」是否就能得解脫不須在修習其他法門;又「光明」修習的種類、對治過患及其果報是如何來區分呢?此是值得探究的主題。本文針對此問題,於禪觀修行頗具盛名的《瑜伽師地論》作對象,來耙疏修「光明」於其禪觀在運用上是如何由對治觀通向智慧。
dc.description.sponsorship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
dc.format.extent22p.
dc.relation.ispartofseries二OO五年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
dc.subject光明
dc.subject智見
dc.subject惛沉睡眠
dc.subject覺寤瑜伽
dc.subject晝夜二時
dc.subject.other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
dc.title「光明想」略探--以《瑜伽師地論》為主
分類:佛學與人生國際學術研討會—佛法、科學與生命教育(2005)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 
Buddhism961102215.pdf896.65 k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