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名: 突破教科書的藩籬 : 物理課外讀物學習之成效探討
作者: 張慧貞
作者群: 2001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:資訊素養與各級教育教學之融合
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& Lifelong Learning :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urriculum
摘要: 作者嘗試性地在她任課的大一物理課程中,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讀物的獨立學習,並撰寫出心得報告。綜合報告內容及參與學生意見調查問卷之結果,本文歸納出下列數項主題:(1) 學生報告常見的缺失;( 2) 課外讀物報告的實施所帶來的學習成效;(3) 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及質疑;(4) 對教學策略的啟示。許多學生描述了執行此項學習任務中逐漸由生疏、犯錯、摸索、到修正的艱辛歷程,也有少數學生對評分的合理性提出質疑。顯示這項作業,對多數大一工科學生而言是非常陌生的,也提醒了教授未來在指定這項作業時,須提供更多的引導及支援。 雖然多數學生體會到作報告的挑戰及辛苦,許多人也不諱言其成果不盡理想。但是,絕大多數的同學卻很肯定這項「另類」的學習模式,贊同未來繼續實施。問卷結果顯示,經由這項學習,學生的收穫不僅限於知識層面的增進,也包含學習能力及學習態度的提昇,其中包含資料蒐集、理解、統整,以及自律、控制進度等後設認知(metacognition)等能力,並體會到現有學識的不足。因此,這項學習任務較傳統侷限於教科書「知識累積」的教學模式,應更能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學目標: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及態度。 根據上述發現,在未來實施時,本文建議:(1)教授應提供學生更詳細且階段性的指導,使得學生得以及時修正其學習方向,(2)增加此項學習在原有課程(包括教學、學習、及評量)所佔的份量,以發揮其成效,(3)引進同儕評量,可促成學生互相切磋觀摩,並可降低教師單獨評分所受到的質疑,(4)說服學生體認這項“另類學習”的價值及重要性,也將是未來執行時的重要課題之一。
日期: 2007-11-06T03:16:32Z
分類: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:資訊素養與各級教育教學之融合(2001)

文件中的檔案:
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 
20011019_pg122.pdf84.11 kBAdobe PDF檢視/開啟


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,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,均受到著作權保護,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。